2005年7月29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流动“诊所”治百病
见习记者 曹志男 实习生 叶琛琛

  自从温岭各乡镇有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话在当地老百姓心里已经成为一种过去时。有事找中心,大到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小到邻里纠纷、夫妻吵架,温岭的老百姓或是上门找中心工作人员调解,或是压住火气,静等中心的“流动调解庭”上门处理烦心事。
  两村合办采石矿,结果产生了经济纠纷,温岭新河镇新唐村的村民强行拉走了南洋岙村采石矿的机器设备,南洋岙村的村民便赶去讨说法,几十人对峙在新唐村口。“天热大家火气不要大!”110民警控制住局势后,新河镇综治工作中心的流动调解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对纠纷开展调解。
  “把什么问题都放到桌面上来谈。”稳定双方情绪、分别听取两村村民意见、选出村民代表到“流动调解庭”前协商……调解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综合双方意见后,工作人员列出一张双方都认可的“调解书”,由双方代表签下字。随后,在调解人员的监督下,双方开始履行调解书上的规定。短短几小时,一场原本可能发展成群体斗殴的事件,被及时赶到的“流动调解庭”悄然平息了。
  “让老百姓把‘中心’当成自己的家,解决纠纷便变得十分简单。”处理过许多“家常事”的温岭城北街道综治工作中心阮主任,总结了这样的经验:“处理事情时公平、透明,并耐心听老百姓讲,让双方换位思考,很多纠纷自然就解决了。”
  城北街道有800多家个私企业,而“劳资纠纷”是该“中心”工作人员的家常便饭,“一天总有两三起。”把老板和工人叫来面对面,互相沟通,说出各自的困难和困惑,工作人员在中间做和事佬……在城北,“中心”已经是许多外来务工者倾诉心事的地方,有事直奔“中心”办公室,没事也当是串门进去和工作人员聊聊家常,阮主任笑着告诉记者。
  法规宣传的窗口,稳定社会的阵地,弱势群体的娘家,求助解难的诊所。短短四句话,生动地将温岭各个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描绘了出来。